#大数据杀熟#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,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。2018年12月20日,大数据杀熟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。
原本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互联网平台、手机、通讯......等等一些高科技的途径,被“大数据杀熟”砍了一刀。
2020年8月20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《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》,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。规定明确了,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。
11月10日,市场监管总局就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》征求意见,其中,首次明确拟将“二选一”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构成限定交易行为,将“大数据杀熟”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、实施差别待遇。
但是规定颁布之后,不同媒体又分别报道出存在“大数据杀熟”的事件。
当今社会,线上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主要的购物通道之一,如果成年累月的积累,一个受不平等待遇的帐号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钱。
不同手机、不同帐号订同款酒店价格不一样、订同班机票价格不一样,同样距离打车显示预测价格不一样,购物显示的优惠政策不一样......种种的不一样,让各种平台、各种应用的忠实用户们在升级成为会员后,享受到各种“背叛”。
9月16日,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号针对“你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吗?”这一话题进行了投票调查。我们也根据网友对“杀熟”问题的反馈进行了数据分析。
分析结果显示,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对应的旅游行业经营服务条例,但是仍不难看出,在大数据“杀熟”问题反馈中旅游/出行仍然位居第一。其次是电商平台、休闲娱乐和餐饮外卖。
显然,在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稍不留神就会被”杀熟“,不管你动动脚外出,动动手购物,动动嘴吃喝还是休闲娱乐,都会有一个你动脑子都不会想到的坑等着你。
另外,表示反对或者不赞同大数据“杀熟”的人数明显占了绝大多数。有的网友提到新用户会有优惠是正常情况,但是根据大量反馈内容来看,很明显大家遇到的“杀熟”和拉新是两回事儿。
大数据”杀熟“问题支持和反对人群对比
吐槽遇到过大数据“杀熟”的消费者心声
大数据“杀熟”问题反馈人群特征
综上,会员不但没有得到更好的服务、更多的优惠反而被宰,是谁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辜负了他们的信任?看来平台和商家才是真爱,在利益取舍面前,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成本转嫁的对象。
快要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,小编突然发现经常使用的某音乐APP上,最近经常听的两首歌突然变成了VIP歌曲。试听指南了解一下~~~ (也是缓存出问题了?)
大数据时代,定制化服务越来越多。平台和商家都利用大数据分析希望能更“了解”用户,以便更好的服务。但是现实中,由于大数据技术的滥用和用户信息处理的不规范,让企业和商家“太”了解用户了,给很多用户带来了负担和烦恼,在某种程序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利。
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“大数据面前,您一丝不挂......”文中赤裸裸地反应了大数据把消费者隐私随意暴露的问题,文中主人公的经历让人哭笑不得。
面对当前大数据杀熟的现象,暂时的个人的抗衡与投诉可能效果不佳,但是随时国家相关法制越来越健全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,大数据杀熟现象会有明显的制约,做到有法可依,有法必依。
不久的将来,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平台、商家能遵守大数据使用的规则,合理地制定优惠政策,消费者是永不失联,还是永不再爱,就看你把他们当成“上帝”还是“韭菜”。不”杀熟“才是长久留住用户的正路。
END